送客之江宁
唐代:韩翃
朱雀桥边看淮水,乌衣巷里问王家。
千闾万井无多事,辟户开门向山翠。
楚云朝下石头城,江燕双飞瓦棺寺。
吴士风流甚可亲,相逢嘉赏日应新。
历来此地夸羊酪,自有莼羹定却人。(定却 一作:味可)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春江流水,你载着友人的小舟远去到差,你不要迟滞;友人你乘舟南下,途经徐州,你可观赏到那里漫天飞扬的柳絮。
江宁城中,朱雀桥畔,你能够静看那千年流动的秦淮河水;悠悠乌衣巷中,你能够看望旧时王谢咱们。
城里乡间皆无多少事,老大众休养生息,一片清闲;翻开门窗,就可看见对面苍翠的青山。
江宁城中,朝霞红艳满天;瓦棺寺旁,江上燕子双飞,一派恬然。
吴地文人,风流倜傥,和蔼可亲,与之相遇,自是高谈阔论,相见恨晚,年月也因之日日变新。
历来北方夸奖羊酪味美,其实江南的莼羹才愈加可人。
注释
⑴之:前往。江宁:县名,治地点今南京市,秦淮河贯穿全境。
⑵春流:即春天的水流。赊:推迟。
⑶徐州:此指古南徐州,与江宁同属润州。
⑷朱雀桥:横跨秦淮河上,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巨宅多在其邻近。淮水:水名,其直通今南京市部分称秦淮河。
⑸乌衣巷: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。东晋时王谢等望族亦居此。王家:即王导家。
⑹闾:原指里巷里的门,此处代指城市。井:地步,此处代指乡间。
⑺石头城:古城名,故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。城负山面江,南临秦淮河。六朝时为建康军事重镇。
⑻瓦棺寺:亦名瓦官寺,在故金陵凤凰台。寺有瓦官阁,高二十五丈。
⑼吴士:江宁古属吴国,故称当地读书人为吴士。风流:即洒脱放逸,精致洒脱。
⑽此:一作“北”。羊酪:用羊乳制成的一种食物。
⑾莼(chún)羹(gēng):用莼菜烹制的羹。定却人:一作“味可人”。
参考资料:
1、彭定求 等.全唐诗(上)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:6142、于海娣 等.唐诗鉴赏大全集.北京:我国华裔出版社,2010:236-237
鉴赏
这是一首送行之作,诗人所送之人,已不可考。
此诗开篇先点明送行时节及客人南下所经之地。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,故诗人特意写到了柳花,贴题之送客。春流送客,能够想见友人到差,春风满意之状。朱雀桥、乌衣巷,皆江宁之名胜,骚人墨客多有咏之。此处诗人写此名胜古迹,乃点题“之江宁”到差。言其在此“看淮水”“问王家”,写出了客人的清闲、满意之状。
中心四句叙写江宁之山川风光。城里乡里皆无事,可见江宁大众休养生息,正好与上文“看淮水”“问王家”意相联。江宁大众门对青山,这儿用了一个复数,言“闭门开户”皆对青山,可见青山之多,无处不在。复着一“翠”字,更见青山之翠。江宁朝霞满天,一个“下”字,满天红霞呼之欲出。而燕子双飞,莺歌燕舞,一派大好景色,烘托着江宁大众生活的怡然自得。
最终四句写友人来往之人的典雅,标明友人的雅洁。“日应新”,既是言与吴士相逢嘉赏的惬意,一起也暗喻了友人就任后,吴地日日变新,赞其政绩清明。友人南下到差,因此诗人结尾处又抚慰其不要忧虑不服水土,江宁之莼羹比华夏之羊酪味更可人,友人只管定心前去。
全诗洋洋洒洒,言语繁富。高仲武《中兴间气集》评韩翃的诗:“兴致繁富,一篇一咏,朝士珍之。”又说:“比兴深于刘长卿,筋节成于皇甫冉。”这是说韩翃的诗意较为深隐,风格较为强健。这个评语对此诗也还适宜。但是此诗内容较为空疏,流于形式,缺少真情实感,乃应付之作。
参考资料:
1、于海娣 等.唐诗鉴赏大全集.北京:我国华裔出版社,2010:236-237